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迷你倉-海地震后救援面臨六大難題【圖】-迷你倉庫

海地震后救援面臨六大難題【圖】

迷你倉-海地震后救援面臨六大難題【圖】-迷你倉庫

http://hoitong.zoapcon.com/-迷你貨倉

儲存倉


海地12日發生的里氏7.3級地震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眾多人口受災。眼下,國際社會對這個被認為是西半球最貧困國家之一的加勒比島國展開救援時,遇到諸多難題。然而,越是困難


,越需努力,因為人們相信,海地的希望之火不會滅。

組織指揮難

聯合國評估工作組認為,地震對海地造成的打擊不僅是物質損毀,而且導致了整個國家行政、治安體系的崩潰。地震中,包括總統府在內的諸多政府辦公設施遭到重創,政府官員或死或傷或不知下落。警察力量已完全消失。此外,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總部大樓坍塌,聯海團團長等官員均罹難結果是,在震后第一時間的緊急搶救無人指揮、無人組織、無人協調。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比爾斯說,這里是一片混沌,海地地震是聯合國建立以來經歷過的救援行動中最艱難的一次。

交通運輸難

海地地震后,全世界許多國家或地區均向海地伸出援手,搭載專業救援隊或賑災物資的飛機在短時間內奔赴海地。然而,這些雪中之炭卻無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原因很簡單也很悲哀首都太子港僅有的一個機場接納能力不足,擁堵嚴重,運送物資的飛機被迫迂回至鄰近國家,大量人員和物資滯留海地邊境。

機場飽和的瓶頸難以突破,而物資的儲運、分發也成了難題。地震造成基礎設施嚴重損毀,車輛僅能在沒有遭到破壞、或者受損不是很嚴重的極少道路上行駛,直升機只能空投部分物資到重災區,更多救援物資無法及時送到災民手上。

通訊聯系難

震后,海地國內的通訊聯系完全中斷,沒有電話線路,沒有手機信號,甚至沒有電力供應。各個組織機構間僅能靠少數海事衛星通信設備進行聯絡。震后的最初幾天,上至海地總統與政府官員、下至普通百姓,完全同外界失去聯系。連海地的駐外外交機構都無法同本國政府取得聯絡。
獲得器械難

地震過后,難以計數的人被埋在瓦礫之中,有人雖然沒有當即死亡,卻因時間流逝得不到救援而逐漸喪命。專家說,地震發生后最關鍵的救援期是最初的72小時。如果救援得力,幸存者就可能生還,如果拖得太久,生還希望極其渺茫。

包括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內,各國救援隊一抵達海地就迅速展開行動,同時間賽跑,爭取搶救更多生命。然而,由于沒有設備和器械,更多海地人只能在被夷為平地的家園廢墟中,抱著一絲希望,不斷呼喚親人的姓名,靠兩手扒開一磚一瓦,試圖救出哪怕一個人。

  醫療救治難

地震中,海地的許多醫院倒塌,沒有倒塌的醫院也因為沒有醫護人員和藥品而陷入癱瘓狀態。受傷的人中,很多人因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生命受到威脅。

中國救援隊首席醫務官侯世科告訴新華社記者,救援隊接診的傷者中大多數人受的是外傷,傷口得不到及時處理就會發炎、化膿。而藥品很有限,恐難保證所有傷者都能得到妥善醫治。

專家們擔心,海地天氣炎熱,如果傷者換藥不及時,病情很可能惡化。而尸橫遍地,更可能進一步引發大規模的瘟疫肆虐。

災民安置難

震后,幸免于難者也面臨無處安身的困境。臨時避難所數量有限,條件簡陋,更多的人只能露宿街頭,他們的身邊就是死難者的遺體。

身處海地的新華社記者看到,聯合國工作人員每天將食品等賑災物資裝車,從太子港機場這一臨時總部出發,艱難分發救災物資。聯合國車輛上的救援人員看到有災民,就停下分發食物。如果車上物資分發完畢就撤回總部,再裝車出發。車輛經過之處,人們暫有一餐果腹,車未經過之處,災民只能等待。

等待久了,人們變得絕望,他們拿起可用的家什,去倒塌的商場、市場搜索被埋的可利用之物,你爭我奪中甚至動用武力,暴力事件頻發。在援助機構尚未進入的地區,人們焚燒尸體,阻擋道路,希望喚起注意。而可能針對任何目標的搶劫、暴力襲擊令各國救援隊工作一度中斷。

好在隨著救災物資的更多發放,災民秩序已有所好轉。目前,海地國內通信已部分恢復。隨著救援工作的鋪開,強震之后海地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已開始出現轉機。

儲物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