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名校大學生論就業去向:不妨到中小城市一試身手

名校大學生論就業去向:不妨到中小城市一試身手


  從辦公室坐車10分鐘即到達機場,飛往全國各地;出門走200米,可以去萬達影城看IMAX版《阿凡達》;周末想去中國最美麗的海島,乘動車半小時即可到達廈門;如果攢夠首付,還可以買開盤價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高層公寓海景房……這樣的生活,是蟻居在北京北五環外唐家嶺、擁有一份月薪4000元的“白領”們難以想象的。而在福建省晉江市,月薪2500元不到的高贈金卻很有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贈金是中國礦業大學行管專業的大四學生,在位于晉江市安海鎮的恒安集團實習一段時間之后,打算留下來工作。在小高這個外地人看來,晉江的生活遠比她之前想象的豐富多彩。住在整潔寬敞的員工宿舍,讓她“省去了租房交房租的煩惱”,距離不遠的沃爾瑪超市,讓她不愁任何“采購計劃”。公司的黨團組織也經常舉行一些聯誼活動。

  到底是堅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當蟻族,還是到像晉江這樣有發展前景的中小城市去就業創業?即將畢業的每個大學生心中都曾有過糾結。是考慮生活成本,還是更看重未來預期?是要安穩,還是艱苦打拼?在就業的選擇上,怎樣才是理性的態度?

  由共青團晉江市委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大學生中小城市就業創業論壇”近日在晉江舉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組織來自北大、清華、人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學等大城市高校的媒體主編,與蟻族概念提出者廉思、北京大學社會學家夏學鑾、中國青年報社編委黃勇,以及晉江當地的官員、青年企業家、職業經理人一起,共同就“大學生是否應該到中小城市就業”、“中小城市是否為接納大學生做好準備”等議題,展開探討。

  上海大學研究生王道軍今年夏季即將畢業。他說,自己和很多同學的想法一樣,爭取先留在上海,等奮斗兩三年后再作選擇,如果發展得好就留在這,“實在混不下去了,再回老家去”。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認為那些抱著“先在大城市奮斗然后再回到中小城市”的職業規劃是一種誤區。應該畢業后先到中小城市就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積累經驗后再回到大城市工作,起點會更高。這種“逆向發展”之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青年報社編委黃勇提出,現在大學生普遍缺乏對基層的了解,而在基層發展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長。以大學生村官為例,很多村官通過到村鎮工作,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應該做什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腳踏實地,提高自己。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謝麗莎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所以吸引一些大學生“打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地方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而在中小城市往往“關系網”復雜,外地大學生難以施展才華。

  經常帶著企業到高校招聘的晉江市人事局副局長洪榮塔介紹說,大學生就業往往考慮3個層面:薪酬待遇、精神文化生活、職業發展空間。為了吸引人才,晉江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博士后工作站,現有53名博士后。除了企業發給他們工資外,政府每月另給4000元津貼,并給120平方米的免費住房。中共晉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連贊表示,有制度的保障,就不怕“人情網”。關鍵是制度要公開,要面向社會。

  從潮州考上中山大學的女生陳文哲打算留在廣州工作。“因為我們很看重精神生活,在廣州有音樂廳、美術館等藝術文化場所,可以找到趣味相投的人,而在中小城市恐難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中共晉江市委副書記陳健倩接過話題說,和大城市相比,精神文化生活確實是中小城市的短板。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晉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晉江市的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文化體育設施正在完善。

  蟻族概念提出者、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廉思在總結發言中指出,中小城市要想吸引大學生,不但要在硬件上完善配套設施,更要從生活、文化甚至婚姻、養老上,給大學生以“安全感”,讓他們安于穩定地扎根下來,“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

  廉思驚嘆于晉江這樣一個縣級市居然擁有23家上市企業,社會經濟發展指數和基本競爭力分別居全國百強縣第17位和第6位。他分析認為,當地政府為民營企業留住人才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晉江民營經濟之所以迅猛發展,除了晉江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外,與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有關。

  “奮斗未必成功,但不奮斗一定不會成功。”廉思鼓勵還在大城市里苦苦掙扎的蟻族們,應該到類似晉江這樣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地區就業和創業。 唐軼 陳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Tag: Job | Jobs | 求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