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就業關注] 解讀上海市大學生和研究生發展報告

[就業關注] 解讀上海市大學生和研究生發展報告


將壯麗青春獻給西部建設,上海大學生志愿者整裝待發。本報記者 張春海攝(資料照片)

  素質:自認強過上一代

  如果未來的中國人不能在哲學思想、國家意識、倫理道德、創新精神、合作能力以及人格素質上有優異的表現,中國就不能保持已有的發展態勢,更不必說提升其發展品質和有大貢獻于世界了。

  德育課還要改進

  德育課的目標不僅是德育知識的掌握,更應是道德行為的實踐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但目前大學中的德育課,顯然并不令人滿意,贊同改革德育課程的大學生超過九成。

  而研究生對于所修過的德育課程的評價,認為其既無知識內容,也無政治教育作用的占到32.7%,多數研究生對大學德育課程的評價并不高,認為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占74.3%。

  關鍵是如何改革。調查中近三成的選率主張以社會實踐代替課程;超過半數學生提議減少課程學分,增加社會實踐,可見以志愿活動為核心內容的社會實踐主導德育課程已經成為多數學生的期望。

  就業年年最熱

  大學生和研究生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基本相同,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年年成為最熱的熱點。此外,最多的關注集中在與人的生命、健康和人類的災難有關的事件上。2003年以來,中國社會生活中流行最廣最為人稱道的話語是“以人為本”。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在眾多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中堅持將人的生命與健康放在首位,贏得人民的擁戴,同時也成為強大的社會輿情。大學生關注的傾向性正反映這一盛行的社會觀念。

  公德不低于父母

  對于貧富差距加大的現象,看法存在著分化。大學生們認為還在可接受范圍的占35.4%,認為是社會分化的正常現象的占32.1%,認為不能容忍的占26.0%;而研究生們認為不能容忍的占38.6%,認為還在可接受范圍的占30.9%。

  四成多大學生對于城市貧民、下崗工人、農民工等社會弱勢群體表示同情并愿給予幫助,近半數表示同情但無能為力;而研究生中表示同情,但無能為力的占52.8%,同情并給予力所能及幫助的占43.7%。

  人們最常聽到的抱怨是社會公德一代不如一代。但調查中卻發現,大學生中有一半認為自己的公德水平高于父母,承認低于父母的不到一成;而研究生中認為本人的公德水平與父母一樣的比率最高42.0%,認為自己比父母高的占31.4%。

  至于對社會道德水平的評價,40.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的道德水準有些下降,認為明顯下降的占25.9%;而研究生認為社會道德水準有些下降的占40.2%,認為明顯下降的占36.6%。

  愛拼才會贏

  社會千變萬化,從學生們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價值語句的認同上,我們能更真切的感受到當代大學生們的價值取向。

  在大學生中,“愛拼才會贏”認同率最高,達78.2%,其次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占57.3%,“人有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手”也有51.2%。對研究生來說,“愛拼才會贏”的選擇也達到74.3%,其次為62.8%“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學生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因素,如勤奮、智謀、技術等,還是不變的真理。

  就業:什么最重要

  進入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大學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就業問題成為大學生們在4年中時時惦記的重要問題。

  哪個是最有效途徑?

  如今,每到一年畢業時,招聘會上人山人海的場面屢見不鮮,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現在就業形勢的嚴峻。調查中也發現,有76.6%的本科生、75.4%的研究生都認為就業越來越難。

  就業的途徑上,40%大學生認為依靠親友關系是最有效的,排在選率第一,其次為人才市場(22.4%),第三為自選單位、上門自薦(14.7%)。依靠親友比率比2002年的數據(13.3%)高近三成,并且位序從第四位提高到首位。當就業變得困難、求職競爭更見激烈時,市場的作用就會降低,而私人網絡的作用就會增大,上面選率的變化,是為證明,與2002年以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得嚴峻的實際也正相一致。

  研究生的情況略有不同,人才市場以24.3%的選擇率排在首位,其次依靠親友關系(21.6%)、自選單位、上門自薦(20.4%)、老師推薦(12.3%)、電子網絡(8.7%)。但從這也可看出,研究生“就業難”的心理已基本形成。

  收入是首要因素?

  大學生擇業的考慮因素,首選收入的占79.8%,次為個人發展空間,第三才是個人興趣;研究生同樣如此,首選收入的占76.3%、其次個人發展空間(73.8%)、個人興趣(36.1%)。

  收入成為決定擇業的首要因素,是學生理想淡漠或輕視自己興趣,還是市場壓力和社會務實風氣使然,或兩相合成的作用力?教育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但如何激勵個人發展天分、如何為學生個性發揮創造更適宜的空間,是教育界和社會各界都應思考的大問題,強調學生要改變就業期望適應社會需要以便順利就業是一個好的道理,但同樣要講人盡其才各得其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道理,兩者不可偏廢。

  最理想的工作地點?

  上海大學生最愿意工作的單位所有制,首先是中外合資(28.4%)、其次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外商獨資。與2002年相比,外商獨資由原來的第二位降到了第三位,國企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上升;而對上海的研究生來說,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占據首位(35.6%)、其次是外商獨資(28.5%)、中外合資。

  有68.3%的大學生首選上海為最理想的工作地點,研究生中首選上海也高達60.0%。但是大學生的選擇率,與2002年相比卻減少近一成。這可看出,上海對于學生作為理想工作地的吸引力,已經過了最熱最火的時期,選擇率的回落透出幾分理性也有幾分無奈,因為在上海尋得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比先前困難許多,此外,與上海的商務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提高關系密切。上海的戰略是“科教興市”,那么創造出對包括外地在滬優秀畢業大學生在內的各類人才富有吸引力的環境條件至關重要。

  學習:最不滿意是考試

  大學學習,包括學業負擔、課程及課外學習、德育課程學習,以及對教師的評價等。

  學習壓力重?

  一是學業繁重的選率基本走低;一是學業輕松的選率逐步增加。兩繁重問項的選率相加,1998年為四成半,2000年為二成半,2002年小幅回升到三成,2005年更減到兩成多一點。而兩輕松問項選率相加,1998年不到一成,2000年增加至兩成五,2002年維持2000年水平,2005年再增一成,過三成五。大學生學業負擔這七年不增反減,與發達國家大學生的學業負擔相比,我們的學生學得過于輕松了。而文科學生自認最為輕松(兩輕松問項選率相加竟過五成),文科圖書不敷使用,閱讀量要求低,課外作業少,是文科學習過于輕松的主要原因。網絡時代流行培養的多媒體閱讀方式,令學生的平面線性閱讀能力大受影響,進而影響其寫作和邏輯能力。

  課外培訓多?

  近六成同學參加課外培訓學習,參加培訓者多出于求職考慮,培訓項目多為英語和計算機。除了專業學習外,有58.3%的人參加其他培訓學習。參加培訓的首要原因為求職需要。在培訓項目中,英語類培訓占41.2%,第二外語占22.7%,計算機占24.3%,職業認證占12.5%。

  從1998年來,專業外學習和培訓一直走上升路線,以工具性學習為焦點,以求職需要為主要動機的專業外學習,已經成為六成到七成大學生學習的常規部分。

  不喜歡考試?

  大學生對考試制度的評價總體趨向于否定,近四成的學生不滿考試的容易通過。2002年調查,八成學生批評考試形式陳舊,呼吁改革考試形式,減少書寫,增加實踐內容。本次調查,七成半學生認為考試形式未給學生留下發揮空間,有一半學生認為“與老師的交情決定成績”,半數以上學生認為評分標準缺乏客觀性。

  你的同學怎樣看待考試作弊?2002年的調查中,認為同學會持理解和同情態度的選率近三成,2005年這一比例減少至兩成;認為同學取漠然置之態度的選率,2002年為五成多,2005年超過六成;會鄙視和譴責的選率,2002年為一成,2005年過一成半。

  本次調查,有31.0%的學生認為作弊與成人社會的各種腐敗有關,42.3%的學生認為與校園風氣不好有關,60.6%的學生認為與學習就業壓力大有關,還有26.0%的學生認為與學校管理不嚴有關。

  對網絡有依賴?

  大學生每周上網的時間平均是11.46小時,查找資料和聊天是上網最主要的目的。

  對于上網程度的自我評價,56.0%的學生認為雖然上網時間較多,但可以自我控制,41.7%的學生不太上網,只有1.9%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

  調查統計,學生中在下網后會產生很強烈的失落感的占2.3%,有一點的占20.4%,很少會有的占37.3%,從來沒有的占39.4%。也就是說,很少或者從來沒有的就占了76.7%,絕大部分人對網絡是沒有依賴感的。

  大學,一個激動人心的字眼。

  大學生們,肩負著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使命,背系祖國、社會的寄托。

  大學生們的價值觀,不僅在于個人修行,更可從中透視出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國民綜合素質,這是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永葆活力的根基。

  隨著社會越來越快的步伐,大學生們正在關心著什么?又在為什么而煩惱……

  完善高等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方法,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翻閱1月17日發布的《上海市大學生研究生發展報告》。關注他們,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

原載《解放日報》


Tag: Advertising | Advertisement | eMarketing | Agency | Online | Campaign | Corporate identity | Logo | Graphic | 4a | Branding | Brand | Promotion | Tvc | 廣告 | 宣傳 | Design | 商標 | 設計 | 巿場推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