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河南一民辦高校被證實發生多起冒名頂替事件(圖)

河南一民辦高校被證實發生多起冒名頂替事件(圖)





  在“商丘科技職業學院2006年高職數據排序3323人錄取名單”中,第N列被命名為“標記”。其中,左下方的說明顯示:“t”表示“調專業”,“k”表示“空沒用”。記者發現,還有部分考生信息中有“丁華英專用”的字樣(灰色底色部分)。

  4月23日,中國青年報刊發了《畢業季再現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河南一民辦高校被指集體作弊》的報道。4月26日上午,被指集體作弊、助學生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河南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有關領導來到湖北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向被冒名頂替的王帥當面表示歉意,并向本報通報了對涉及該事件的有關人員的處分決定。

  對于是否還存在類似冒名頂替情況,商丘科技職業學院負責人當時表示將在近期進行詳查,并通報有關結果。

  5月1日,商丘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蘇進行電告本報記者:學校進行了調查,沒有發現類似的冒名頂替事件。

  但在4月28日,中國青年報社特別報道部接到一封署名為“良知”的舉報信,信中透露:每年高考前學校招生人員都要下到各地去招生,走前學校為他們編好各種宣傳用語,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忽悠學生和教師。“這些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無論報沒報本校志愿,無論分數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分數線),都無所謂,先招來再說,進來之后有各種辦法來擺平學生。”“現在想起來真是感覺自己良心備受譴責。”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進一步調查,證實了多起發生在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冒名頂替事件。

  招生人員要學生改名頂替“死檔”

  “良知”在信中表示,自己是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一名招生人員。看到中國青年報關于該校冒名頂替事件的報道,他說:“這些報道都是屬實的,而且對學校這種將一切責任推卸給我們招生人員的行為感到憤慨。”

  “良知”認為,這些都是學校的行為,并非像學校有關人員聲稱的“民辦學校人員流動性大,當時的招生人員已經離開學校了”。我們這些招生人員自始至終都在,且流動性很小。其實,我們這些在一線的招生人員是最辛苦的,學校給的提成也很少。

  “良知”透露:對于非正常渠道招來的學生,可以忽悠他們上本校的其他非國家統招性質的專業。但大部分學生不愿意這么做,因為在報到之初學校就承諾他們是正式的學籍。這就需要做下面的工作:在大二時,由我們這些招他們來的招生人員去做工作,要他們回家改名字,改完后來學校頂替那些報了名沒來上學的死檔,這樣的話該學生的正常畢業時間就是頂替檔案學生的畢業時間。如某學生是2005年招來的,正常應該在2008年畢業,若他頂替的是2004年的學生的檔案,那他就在2007年畢業,學校一切按正常走,2007年教育部畢業證下發后先扣留一年,待2008年再發給學生。這么做一是因為擔心提前發給學生會起事端,二是還可再收一年學費。

  “良知”還透露:雖然通過上面第二種方法暫時解決了學生畢業證的表面問題,但最基礎的事情沒辦法解決。就是雖然名字甚至姓氏可以通過花錢活動更改,但身份證號碼卻無法更改,因為身份證號碼是跟隨一個人一輩子的。每到這個時候我們招生人員都在搶大表(即招生錄取名單——編者注)上的“死檔”,為自己招來的學生頂替,因為學校有規定:誰招的人誰負責到底!由于缺乏溝通,這時往往會出現幾個招生人員同時用一個“死檔”的問題,好多學生都是改過名字了才發現和別人的改名沖突了。

  在信中,“良知”提供了一份該校2006級招生錄取名單,這份名單的特別之處在于很多學生都標注了“k”或“t”。“k”代表沒來學校報到上學的空檔,也就是信中提到的“死檔”。“t”則代表“調專業”。

  記者發現,在名單的某幾位被標注“k”的考生信息中,還有“丁華英專用”的字樣。丁華英是商丘科技職業學院學籍科的負責人。

  證實多起“冒名頂替”,部分冒名頂替者學籍已被取消

  按照“良知”提供的2006級商丘科技職業學院錄取名單,中國青年報記者進行了仔細的調查。

  例如,名單上共有兩個名叫“趙淑萍”的學生,其中一人被標注為“k”,來自甘肅省定西市,被錄取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該趙淑萍告訴記者,自己當年確實收到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專業是電子方面的”。打算復讀的她沒有去學校報到,而是選擇了復讀。

  記者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發現,“趙淑萍”在2006年9月1日進入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普通全日制三年專科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籍狀態為“已畢業”。學歷信息部分完整,并附有一張照片。

  復讀一年后成績依然不理想,目前在家待業的趙淑萍表示,自己將來不太可能再讀書,不太介意別人冒名頂替自己上大學。她否認有人出錢購買自己的學籍檔案等。

  同樣被標注為“k”的何吉慶來自甘肅省古浪縣,現在就讀于吉林北華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接到記者調查電話后,他當即注冊、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發現自己的名字之下果然有一個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專科學籍,其信息顯示2006年9月他入學該校經貿系會計電算化專業,但學籍狀態為“取消學籍”。

  何吉慶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發現自己被冒名頂替,更沒有舉報過冒名頂替者,他很驚訝冒名頂替者的學籍信息被“主動”取消了。

  據他回憶,2006年,他曾接到一位自稱商丘科技職業學院老師的男士電話,問他來不來上學;不來的話,有人出5000到6000元買他的學籍檔案。何吉慶當即表示不可能,后來再也沒有接到這位男士的電話。

  同樣被“主動”取消學籍的還有宋曉艷。宋曉艷來自甘肅省秦安縣,2006年高考后接到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通知書,沒有到校報到,而是選擇了復讀,之后被甘肅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英語專業錄取,目前是在讀最后一年。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宋曉艷”的名字之下有兩個學籍信息,一個為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注冊學籍”,一個是商丘科技職業學院的“取消學籍”。

  來自河北保定滿城縣的曹柳也有兩個專科的學籍信息,一個是2006年入學的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一個是2007年入學的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不同的是前者狀態為“取消學籍”,后者為“注冊學籍”。

  記者的調查還發現,該校錄取名單上的賈存江、周長欽均有兩個學籍。但來自甘肅靖遠縣的賈存江的妹妹證實,哥哥沒有去商丘科技職業學院上學,而是就讀于甘肅的一所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來自河北衡水棗強縣的周長欽的家人證實,周長欽就讀于山東濟南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沒有到商丘科技職業學院上學。

  到底還有多少冒名頂替者

  據“良知”介紹,“t”是指該學生需要調劑,而“k”就是所謂的“死檔”,也就是拿假學生往上頂的學生信息。“2006年如此,其他年份也就不必多說了。”看到商丘科技職業學院處理相關責任人并向該名學生道歉的追蹤報道,“良知”表示:“其實處理的這些人只是替罪羊而已,整個造假事件的主題(原文如此,應為“主體”——記者注)是學校。”

  記者統計后發現,整份名單共3323人,其中標注“k”的有528人,標注“t”的有881人。

  前期報道中提及的被冒名頂替的王帥也在名單內,其標注的是“t”。名單顯示其錄取專業為建筑工程技術,之后轉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據王帥回憶,當年他所接到的通知書上的專業的確是建筑類的。他同樣被冒名頂替了。

  對該事件表示關注的湖北教育報刊社副社長、高考咨詢專家張才生分析,包括獨立學院、新創辦高職院校在內的部分院校為了生存,出現一些違紀違規行為。讓學生冒名頂替已被錄取、而又沒有來報到的學生學籍、身份等只是其中一種形式。其他形式還包括“先上車、后買票”,先把學生招進校,然后逼迫教育行政部門來解決學生學籍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就轉為自考或成教學籍等。

  張才生認為,國家應該出臺專門的教育考試法,通過法律建立完備的監督體系,光靠新聞監督或者曝光一起處理一起的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他還建議,隨著近年來高中生源的減少以及人們對高等教育需求質量的提高,應該建立退出機制,一部分在招生、教學質量、就業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學校應該被淘汰,或者轉軌為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機構。

  5月6日,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采訪了商丘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蘇進行。蘇進行表示,目前學校沒有查出其他類似“王帥事件”的冒名頂替被錄取、未報到學生的事件,對于學校被指存在幫助沒有正常學籍的學生修改姓名、身份等個人信息,頂替那些被錄取而沒有來校報到的“集體作弊”情況,蘇進行以“絕對沒有”予以否認。

  他表示,2006年,學校對于沒有來報到的學生統一進行了退檔,之后在9月底進行了補錄,不存在讓其他學生頂替這部分學生學籍、檔案、身份的情況。(本報武漢5月6日電 甘麗華)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Tag: Job | Jobs | 求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